2016年12月31日,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省的一个小村庄,一位名叫姆巴·戈多(Mbah Gotho)的老人迎来了他146岁的生日。老人原名为马巴·高索(Saparman Sodimejo),他生日当天与他的孙子、曾孙、甚至玄孙一起庆祝。他有12个孙子,17个曾孙,和2个玄孙。尽管已经是146岁高龄,但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惊讶,他可以独立行走,没有使用轮椅,并且并没有常见的老年病。尽管头发和牙齿稀疏,他的各个器官依旧能够正常运作,只是进食时显得有些缓慢,需要他人帮助喂饭。
在这一天,他的大脑依旧清晰,能够和家人交谈,只是反应速度略慢。孙辈们为他端来生日蛋糕,插上了象征146岁年龄的蜡烛,大家都兴奋地庆祝,认为这位老人又活过了一年,继续保持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年长记录。然而,当老人看到生日蛋糕时,他的脸上并没有显现出喜悦,反而是面带悲伤,神情呆滞。
当孙辈们轻声询问他许下生日愿望时,老人迟疑了很久,终于说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话:“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死神降临,带我离开人间。”这番话不仅令孙辈们感到困惑,连周围的村民也都不解。村里有一位年轻人好奇地问他:“我们都羡慕您能够活这么长时间,为什么您会有想死的念头呢?”
老人沉默了片刻,终于缓缓说道:“我早就活够了。”事实上,早在几十年前,他就已经准备好离开这个世界了。
1992年,当时他已经122岁。那年,他让孙子为自己购买了棺材和墓碑,心理上和实际行动上,他已经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。那时,这副棺材就一直放在家中,静静地等了24年,而老人也似乎与死神有着某种约定,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:“死神是不是把我遗忘了,为什么我还没有被带走?”
直到2017年4月12日,姆巴·戈多的心脏终于无法承受146年的负荷,出现了衰竭。他被送往医院,但他并不安分,始终表达着自己渴望死亡的愿望。最终,家人决定让他回家,尊重他的心愿,让他在家中度过最后的时光。
回到家后,他拒绝了食物和水,显然是准备迎接死神的降临。三四天后,老人安静地躺在床上,眼睛再也没有睁开。年复一年的岁月终于让他获得了休息,姆巴·戈多在146岁这一年,安详地离世。
他埋葬在离家不远的墓地,这个墓地是他几十年前亲自选定的地方。墓碑早已等候多时,见证了他一生的孤独与等待。副市长在他的讣告中表示,如果老人没有坚持绝食,他或许还能再活几十年。他的离世,成为了当地的一大损失。经过家人的同意,当地政府从他遗体中提取了DNA,准备与美国的专家共同研究,希望找到他长寿的奥秘。
其实,像姆巴·戈多这样的长寿老人并不罕见,吉尼斯世界纪录上还有不少类似的记录。但像他这样长寿却对生活充满厌倦的人却不多见。为何对于他来说,活得越久,反而越不快乐呢?这也让他的孙辈们感到困惑。
回顾他的生命历程,我们不难找到答案。根据他的身份证,他出生于1870年12月31日,这是印尼政府认证的日期,显示他的出生经过了官方的确认。1870年,俄罗斯的列宁刚出生,而中国的清朝光绪皇帝还比他小一岁。那是一个全球风云变幻的年代。
姆巴·戈多的家境贫困,从小他就遭遇了艰难的生活。长大后,他参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,凭借幸运幸免于难,战后他回到家乡,做过渔民,也做过生意,过了一段普通的生活。后来,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,他再次征战沙场,战后回家安定下来,过上了平凡的家庭生活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姆巴·戈多的生活逐渐平静,直到75岁时,他看到了印度尼西亚独立的曙光。1945年,印度尼西亚宣布脱离荷兰的殖民统治,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,这也是他一生的心愿。
在他75岁时,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,生活也渐渐趋于平稳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家庭充满了孩子们和孙辈们的欢声笑语,他过上了许多老人梦想中的安享晚年。然而,随着亲朋一个个离世,孤独和悲伤开始成为他生活的常态。尤其是他送走了自己最小的孩子后,他开始感到深深的孤单。
他的孤独感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加剧。118岁时,他送走了所有亲人,自己也感到生命的意义已经到达尽头。年岁增长,他逐渐意识到,自己早已完成了所有的愿望,死神却迟迟未曾降临。于是,118岁时他向家人提出了一个愿望:“带我离开这个世界。”
不过,命运似乎并不允许他如愿,直到后来他患病,尽管没有接受治疗,依然恢复了健康。这让他感到失望,因为他渴望的死亡依然没有到来。直到他146岁时,终于迎来了死神的到来。
在这漫长的等待中,老人或许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却是生命的质量。对于姆巴·戈多来说,长寿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幸福,反而只留下了孤独与痛苦。这个故事或许提醒我们,在追求长寿的同时,更要关注生命的内涵和质量。
对于长寿,我们不应仅仅追求它的年数,更应关注生命中的爱与陪伴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