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的读书风格有多百变?看完这篇就知道了

古人的读书风格有多百变?看完这篇就知道了

△铜羊灯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汉代的灯主要以脂膏为燃料,一般是动物或植物的油脂。使用时将灯炷缚成束浸在脂里点燃照明,古人称其为“膏烛”。

读书的机会这么珍贵

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

无论是头悬梁、锥刺股

还是在墙壁上凿洞、在野外抓萤火虫......

为读书古人可是吃尽了苦头

就连碎片化时间

都被他们安排得满满当当

手不释卷派

坐着读躺着读 上厕所还在读

隋末枭雄李密

没有凿壁囊萤的烦恼

却被越国公杨素撞见

一边骑牛一边读《汉书》

杨素问,你怎么这么勤奋?

李密说,他准备去拜访老师

路途遥远,就读读书

△《牛角挂书图》图源:光明日报

北宋的欧阳修

也是抓紧时间读书的典型

他把躺在床上以及上厕所的时间

都用来写文章

连在路上骑马的时间也不放过

还自称只有这些地方可以好好构思

对欧阳修有提携之恩的钱惟演

走到哪儿都带着书

坐着读、躺着读,上厕所也读

同时代的名臣宋绶

在厕所里读得更卖力

声音又大又清脆

远近都能听得到

悠闲派

看书放牛两不误

有人为读书刻苦而执着

有人却优哉游哉看书放牛两不误

△《树下读书图》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

耕牧之余,背靠着牛

坐在树荫下展卷读书,自得其乐

考眼力的时候到了

你能找到下面两幅图的读书人

在哪里吗?

△《山窗读书图》局部 (故宫博物院藏)

白云、瀑布、楼阁穿插于

重峦叠嶂的林木间

一派气象万千的苍郁景致

有一人于山坞草堂内临窗读书

放大看看 读书人在这里↑

△《雪岳读书图》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

白雪皑皑

在一片静谧中展卷而读

放大看看 读书人在这里↑

△《渔舟读书图》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

群山绕湖、轻舟横渡

一人手捧书本静坐船尾

△《渔樵耕读图》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

“采樵过野逢田父,理钓临溪听读书。”

好一派闲适安逸的田园风光

追星派

来自偶像的座右铭

《荀子》一文中记载了

孔子初见欹器的故事

一次,孔子带着学生来到

偶像鲁桓公(又说齐桓公)的庙宇参观

看到一个独特的器皿很好奇

守庙人告诉他这叫作欹器

鲁桓公在世时曾时刻将它

放在座位的右边

欹器在中空状态下向一侧倾斜

注入一半的酒后就端正了

如果继续斟酒,欹器就会翻覆

孔子有感而发

对学生们说,读书、做人亦如此

满招损,谦受益

这番话既是告诫学生

也是勉励自己

回家后,孔子求索“明星同款”

专门找人给自己做了

一个一模一样的欹器

并效仿偶像

将欹器摆在自己的右手边

警诫自己活到老、学到老、永不满足

欹器在历史上曾一度失传

具体长什么样至今未有定论

在商周铜器铭文中

有一种字形似对欹器的记载

△商周铜器铭文 图源:孙霄《欹器与尖底瓶考略》(期刊《文博》)

下面这个鸭形玻璃注重心在前

用时,将水由鸭嘴注入

当鸭腹中水量充至一半时

前后就会平衡

符合古文献记载的

“虚而欹,中而正,满而覆”的构造特点

它的用途很可能相当于我国古代的欹器

△鸭形玻璃注(辽宁博物馆藏)

潇洒游学派

从前车马慢 身体和理想都在路上

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
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

古代读书人远行会带些什么呢?

古人出远门

少则几天,多则数年

古琴、文剑和书箱

是很多读书人的出行三大件

前车后辙中有多少书香萦绕

就飞扬着多少理想

《清平山堂话本·夔关姚卞吊诸葛》:“(姚)秀才收拾衣装,无非是琴剑书箱,数日之内都完备了。”

《警世通言·金明池吴清逢爱爱》:“(崔护)收拾琴剑书箱,前往长安应举。”

唐薛能有诗:“琴剑事行装,河关出北方。”

古人的读书风格

竟然如此多样

你的读书风格

又是什么样子呢?

评论区聊一聊~

来源:央视一套

版权保护声明:

西安科普是以传播科学科普知识为主的公益性公众号,均不通过采编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软件、程序等)参与任何商业活动、获取商业利益。本公众号采编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删除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,特此鸣谢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网恋了多久见面才合适 什么时候网恋可以见面
office365账号永久激活

网恋了多久见面才合适 什么时候网恋可以见面

📅 07-22 👁️ 5026
【爱疯5多少钱】爱疯5多少钱最新信息
英国bt365体育

【爱疯5多少钱】爱疯5多少钱最新信息

📅 09-03 👁️ 3880
怪物猎人世界火龙轻弩派生怎么样 火龙轻弩派生详解
office365账号永久激活

怪物猎人世界火龙轻弩派生怎么样 火龙轻弩派生详解

📅 07-30 👁️ 54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