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维持瘦马们的“纤细”身材,老鸨们并不会给她们足够的食物,反而让她们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。每天的训练繁重而刻苦,姿势、表情、动作,无一不要求完美。即便瘦马们已经筋疲力尽,甚至连话都不想说,饥饿和疲劳让她们的生活充满了苦难。她们的任务不仅仅是练习才艺,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取悦男人的方法。那些年轻的女孩,往往连最简单的接待客人的技巧都不会,因此,她们必须反复练习,做得不好,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,甚至被关在柴房里饿肚子、毒打,直到她们彻底屈服。
如果实在无法训练出合格的瘦马,老鸨们便会将她们送入普通的青楼,那里有不同等级的姑娘,不论容貌如何,只要能迎合客人的需求,都能找到工作,只是收入高低不同。而那些最具潜力、最有才华的瘦马,老鸨们不会轻易出售。这些女子通常身世贫寒,但她们不仅外貌出众,还能弹奏琴棋书画,举止优雅、气质出众。她们不仅仅是商人的玩物,还能成为文人雅士的宠爱对象,带出去时,能够增添面子,撑得住场面。
然而,这些瘦马的命运也并不美好。即便她们能过上几年较好的生活,但始终无法恢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。她们常常无法得到真正的家庭,甚至连被尊重的机会都没有。当她们的容貌逐渐衰退,没人再看得上她们,她们的命运往往只有一个:重新回到底层的青楼,继续以色相为生。
扬州的瘦马产业,之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人知,主要因为明清时期,盐业的官家垄断使得许多商人聚集在扬州。扬州是两淮地区的盐运中心,因此大量盐商和富商涌向扬州。人有需求,美人有才,需求和供给的关系造就了瘦马产业的繁荣。作为美丽之地,扬州的“瘦马”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,甚至有些商人专程来扬州猎奇,欣赏那些美丽又有才艺的瘦马。
随着这些商人的加入,瘦马产业链开始逐步完善。即使有些瘦马无法达到要求,被迫进入普通青楼,但仍然能找到生意,而那些具备出色才艺的瘦马则被老鸨们精心培养,成为引人注目的宠儿。她们最终可能获得更好的命运,但她们始终无法摆脱作为“物品”的身份,随时可能被抛弃,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。
如此,扬州的瘦马产业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,而扬州作为文化与商业的交汇点,也成了这一历史黑暗面最显赫的代表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