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简体版 | 繁体版 | 公务信箱
邢台市人大 邢台市政协
 
  首页  |  概况概览  |  政务公开  |  互动交流  |  公众服务  |  专题专栏  
 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
【字体:     发布日期:2011-06-14      

    海外张氏宗亲祭祀现场

 

敬献族谱颁发证书仪式

 

巍峨的挥公雕像

 

    “参天之树,必有其根;怀山之水,必有其源”。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,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——张姓,留下了一篇篇浓墨重彩、灿烂辉煌而又沧桑厚重的历史华章。今天,后裔愈亿的张姓已遍布广袤而古老的神州大地,乃至世界各地,成为中国的第三大姓氏;只要有人聚居的地方就几乎会有张氏子孙的足迹。
    “张”姓根在何处?起源哪里?这是历代张姓子孙都十分关心的问题。
根据“张氏绝大多数宗谱”和不少史书记载,“张”姓就起源于现在河北省的清河一带。即天下张氏的老祖宗——得封“张”姓的挥公及其子孙的居住地在古代清河;目前全世界已达一亿人左右的张姓族人,追宗溯源,绝大部分张姓族人(秦朝以后的皇帝赐姓、改姓者除外)的祖先,最初,也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由近到远几经碾转从古清河迁徙出去的。所以说,“天下张姓出清河”。
    细述张姓的由来,还得从遥远的时代说起;张姓的起源与弓箭还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在远古的洪荒时代,我们的祖先尚未完全摆脱蒙昧,茹毛饮血,获取食物的主要方法是渔猎和采摘自然果蔬。为了生存,先人们要杀死那些足以威胁生命的猛兽;为了食物,要猎取一些小型飞禽走兽,而当时的主要漁猎工具只有棍棒和石块。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斗也是靠棍棒和投石来进行的。到了炎帝后期逐渐势衰,不少部落各自为政,多数部落首领拥戴有熊国王轩辕帝为王,轩辕帝称雄于姬水逐渐兼并其它小部落的时候,一种既可以远射又可以近攻的杀敌工具比较先进的弓箭诞生。最初改制成先进弓箭的先哲是黄帝的第五子“挥”。他是黄帝的第三妃彤鱼氏所生之长子。“挥”自幼聪颖,喜欢研究天象和自然规律。一次,他在夜观天象时,有一颗流星自弧矢九星间飞速划过,令其顿悟。他根据弧矢九星的排列,经过反复折技仿形弯条成弓,削竹为矢,制皮为弦,研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先进的弓箭。先进弓箭的发明,使黄帝部落先人们的食物有了充足的保证,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们征服自然和扩充地盘的能力。被尊为中华五帝之首的黄帝,正是靠着这种可以远射而制敌于非命的神秘武器战炎帝,诛蚩尤。尤其是在征服蚩尤的过程中,涿鹿八战而不胜之关键时刻,轩辕帝采纳了“挥”用先进弓箭武装军队的建议,战斗力大增,第九战获胜,从而使轩辕帝确立了天下诸部落联盟盟主的地位。所以,在黄帝登上一统天下的盟主宝座之后,将发明先进弓箭的儿子“挥”官封弓正,主祀弧星,赐姓长弓氏,居尹城国之青阳。挥得姓后与其子孙们就在清河一带繁衍生息,清河因此成为张氏的起源地和发祥地。
    明嘉靖年间,张氏集全国各地一百四十九位饱学儒士编汇的《张氏统宗世谱》(此谱成书于明嘉靖十四年,是张氏集全国各地之支谱家乘,纠误去谬而合成的一部张氏统宗世谱)中说“吾张氏得姓者,黄帝第三妃彤鱼氏生子曰挥,观弧制矢,赐姓张氏,官弓正,国封尹城之青阳”。在这部书的《得姓郡望》篇中又说:张姓始祖“挥,观弧制矢,赐姓张氏,官封弓正,主祀弧星,赐姓张氏,居尹城国之青阳,后改清河郡,此张氏得姓之由,而望清河郡者独最”。“清河郡”,就是公元前203年西汉高祖四年设立的清河郡,包括现今的河北清河全境以及枣强、南宫各一部分,山东临清、夏津、武城以及高唐、平原各一部分;其中“冀州婺城”就在清河郡内。这个地区当时属于冀州东部,是张姓的最早居住地,其中“清阳县(古时“青”通“清”)”就是所辖县之一。这里还有一条名为“清河”的河流流经清河郡(上游是发源于河南北部的淇水,流经河北威县、清河,景县后入渤海。自威县之下始称“清河”)。现在河北省清河县东南部的油坊镇一带,就曾经是清河郡的郡治——清阳县的治所,就是清阳县的县城,也就是清河郡的首府。
    清河县的历史非常悠久,大约在5000年~7000年前,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。张姓正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起源的。姓氏专家邓洪波先生所著《中华姓氏通氏?张姓》一书中说,数千年前,整个华北平原气候比现在要温暖湿润得多,降雨较多,清河的流量很大,并常常造成水灾。因此,大禹的父亲鲧曾到清河这片地方来治水(在清河县西南部,现在还有鲧堤遗址)。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,只有白虎冈等一些不高的土丘土冈。由于温湿气候的影响,这里雨水既多,草木极其茂盛,有大型食草和食肉动物出没,当年张氏先民手持强弓硬弩,在此过着聚族而居的渔猎生活。张姓先民自得姓始祖张挥之后,张姓家族便在清河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渔猎和农耕,用血与火、弓与矢默默地书写着“弓长张”家族悲壮与辉煌的发展史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不断繁衍生息,并逐渐向四周散播开来。始祖挥公生有昧、般、选、盛四个儿子。其中长子昧公,“为玄冥师,司水正”,主管治水,为治水就来到山西。并且,昧公、昧公之子台眙公、之孙伊源公三代子承父业,均司水正,于山西治理汾河、洮水等河流。长支昧公、台眙公就在太愿一带定居下来繁衍生息,始祖挥公及其他子孙就在清河一带继续居住发展。至汉代清河张姓亦发展成蔚为壮观的一大族。至唐代,清河张氏达鼎盛时期,出过多位宰相,声名显赫,影响最大,列全国十大国姓之首。清河也因此被后世谱书列为张氏最早、最大的郡望,成为张氏绝大多数宗谱所认同的祖出地或发祥地。历史上清河张氏名人辈出,人才济济,仅清河籍载入史册的就有:有张姓先人张仲,西汉大儒张禹、北魏数学家张丘建、南北朝天文学家张子信、唐代著名诗人张祜等。汉留侯张良的孙子张典,也曾官居清河郡太守。
   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,加之人口大幅度的增长,古冀州的生活空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,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经多次迁徙,后又南扩之中原及江淮,张姓逐渐散播到全国各地及海外。历史上大的迁徙曾有三次。第一次始于西汉末年,第二次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,张姓先民由中原及关中地区大量南迁。第三次起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。到后来蒙古族南下,张姓族人等北方人口不少开始向巴蜀、两淮、东南、岭南地区流移,各成桑梓,遍及全国,之后播及海内外。
史书和族谱上的清河张、广东的始兴张、四川的犍为张、江苏的吴郡张、陕西的冯翊张、山西的河东张、江西的龙虎张、河北北部的中山张,均为张良之后,他们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地位显赫之人接连不断,不仅族谱世系比较清楚,且祖源地记载比较久远,其后代不论修祠还是记谱,都是时时处处清河堂、字里行间清河张。清河之外的海内外张姓人士,其宗祠多标名“清河堂”;其家乘谱书多标有“清河堂”或“清河张”。一是说明他们都是清河张,二是说明他们的起源地是清河古郡国,其目的是为了使子孙后代永远不忘祖根底。散播各地的张氏族人,为了不忘自己的祖先来自清河,很多张氏族人在自己的族谱中都记载着“挥世居青阳”、“始祖封清河”、“世居清河”等,也有很多张氏族人标称自己的支派为“清河张”、“清河堂”等。汉代,清河张氏发迹成蔚为壮观的一大族,南迁北徙;至唐代,张氏达鼎盛时期,出过多位宰相,声名显赫,影响最大,列全国十大国姓之首。被后世谱书列为张氏最早、最大的郡望,成为张氏绝大多数宗谱所认同的祖出地或发祥地。并且近十几年来不断有海内外张氏族人来清河寻根拜祖。所以,尊重历史,尊重诸多张氏谱牒,尊重大多数张氏后裔,历史上的清河古郡,就是天下张氏子孙共认的张氏得姓起源地和发祥郡望。现今清河境内,张姓仍是清河人口的大姓之一。张姓人口共3万余人,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.7%,高出全国张姓人口所占比例。
    根据张氏谱牒记载,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的兄弟张撰,曾在周朝就于清河立过祠堂。为了进一步弘扬张氏文化,打造张氏文化丰碑,为天下张氏子孙们提供一个适宜的恳亲交流合作平台,祖源地清河的县委、县政府和清河张氏“两会”,在世界张氏总会的支持下,正在建设一座世界一流、国内无双、古韵新风的“华夏张氏祖庭”。“祖庭”仿照四、五千年以前黄帝时期的祭祀建筑形式,以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的酋长金字塔状建筑为原型,以“明堂”为意象,既古朴,又现代,使现代与远古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交融,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氏族纪念圣地。
2008年10月12日,在清河成功召开了世界张氏总会第三届第四次理事会议。会议接纳了在中国清河设立“中华张氏祭祖月(每年4月、5月、10月)”和“中华张氏祭祖节(每年5月28日)”的意见,全面检阅和安排部署了2009年第四届世界张氏恳亲大会筹备工作。随着华夏张氏祖庭的落成和2009年5月28日第四届世张恳亲大会在祖源地清河的召开,以及“中华张氏祭祖月”、“中华张氏祭祖节”活动的持续开展,清河作为“张氏绝大多数宗谱所认同的祖出地和发祥地”在各国张氏宗亲中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;各地宗亲利用祖源地清河这个平台,相聚交流的机会会越来越多。通过一次次的相聚,会进一步敦睦情谊、增进亲情,世张总会所诉求的理念和目标、将会更好的得到延展和光大,张氏文化也会进一步得到光大和弘扬,张氏文化丰碑的耸立将指日可待,千年家族的辉煌再现,一定会在当代广大英贤齐心共创下变成现实!
    相关网站链接:中华张氏网:http://www.zhangshi.org

 
 
关于本站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声明 | 旧版回顾
本网站由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邢台市经济信息中心承建
冀ICP备字030719号